河南省教育新闻网

教育科学出版社《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手册》亮相

[?? 中国教育报 ??] 作者:
2017-12-19 09:40:16 |

《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手册》
  
教育科学出版社2017年12月出版
  
  ★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,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
  
  ★《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》配套官方权威读本
  
  ★国家教育部门基础教育机构牵头组织的权威编写团队
  
  ★系统性、专业性与操作性兼具的实用性案头重点书
  
  新思想引领新时代,新使命开启新征程,新征程谱写新辉煌。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是我们做好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。育人为本,德育为先,聚焦立德树人,不忘初心,牢记使命,改革创新,不断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水平,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、开创中小学德育工作新局面的重要任务。
  
  落实《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》的基本原则
  
  落实《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》,必须牢牢把握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根本性质和价值方向,必须符合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德育工作的基本规律,必须充分发挥各种影响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社会力量,必须结合本地、本校实际,制订严谨的计划,使德育工作常态有效开展。
  
  一、坚持正确方向
  
  中小学应始终坚定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,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,牢牢把握中小学德育工作主导权,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,保证中小学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,进一步强化校长和广大教师的责任意识,提升德育能力。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中小学生心中生根发芽,引导中小学生自尊、自信、自立、自强,养成健康、乐观、向上的品格,引导学生乐于学习、勤于学习、善于学习,掌握扎实的知识本领,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,保证中小学成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实阵地。
  
  二、坚持遵循规律
  
  中小学要加强德育规律研究,从中小学生的身心特点、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出发,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,遵循中小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,科学定位德育目标,合理设计德育内容、途径、方法,运用真实生动的题材,用形象化、可接受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,努力贴近学生、贴近生活、贴近社会,使德育层层深入、有机衔接,从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。
  
  学校要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,分清层次、由浅入深、由近及远,从具体到抽象,循环反复、前后衔接、不断加深;要针对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、学生的思想品德实际以及个性差异,提出不同的要求,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,注重循序渐进、因材施教,注重润物无声,真正把德育工作做到学生心坎上,做到符合中小学生年龄特点、成长规律、认知规律和教育规律。
  
  学校德育要突出知行结合,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,客观真实地记录学生的行为表现,引导学生将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实践,努力增强德育工作的吸引力、感染力和针对性、实效性;要勇于改革创新,探索德育工作的新途径、新方法,定期开展德育教研活动,提升教师的德育专业能力。
  
  三、坚持协同配合
  
  学校担负着对学生实施德育的主体责任,但德育并非学校一方能够完成。家庭、社会同样是对学生实施德育的主体,学校有责任通过合理、有效的制度和机制建设,积极争取家庭、社会的密切配合,用好自然资源、红色资源、文化资源、体育资源、科技资源、国防资源和企事业单位资源的育人功能,形成合力,实现协同育人的目的,共同承担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社会和历史责任。
  
  中小学要建立、健全并不断完善家长委员会的建制,通过这一重要的组织形式,实现学校与家庭的及时沟通。要协助家庭培育良好家风,给孩子以示范引导,形成科学育人理念,帮助孩子健康成长。同时还要虚心听取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意见,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保持步调一致,形成教育合力。
  
  学校应与所在社区、村镇建立联系和合作机制。学校要主动协调当地宣传、文化、科技、体育等机构及企事业单位,为学生了解社会、参加社会实践等活动提供条件。学校还要为城乡不同年龄段孩子及其家庭提供教育指导服务。
  
  学校要指导家庭教育,争取社会力量的配合,避免教育思想、教育要求的互相对立和互相抵消,努力形成社会协同、一以贯之、久久为功的德育工作长效机制。
  
  在学校内部,要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和工会、共青团、少先队、学生会等组织的作用。党组织应加强自身的组织建设、思想建设以及对德育工作的领导,要求党员教师在教书育人中起模范作用。通过基层党组织以及工会、共青团组织,发动广大教职工做好学校德育工作,特别是教师要发挥以身作则、为人师表的作用。共青团、少先队、学生会应根据各自的特点和任务,开展健康有益的教育活动,把广大学生吸引到自己周围,成为党联系、团结、教育青少年的重要纽带。党、团组织应根据青年学生的思想特点和要求,举办业余党校、团校,推动学生马列主义学习小组的活动,积极发展符合条件的优秀学生入团。
  
  四、坚持常态开展
  
  德育在中小学教育中居重要地位,它与其他各育相互促进、相辅相成,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、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起着主导作用。中小学德育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应当在保证相对稳定的基础上,根据形势的发展予以不断充实和完善。
  
  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是长时间、多方面教育影响的结果,学校德育工作应制度化、常态化,完善德育实施途径和不同载体,各条教育途径和各个教育载体之间要互相联系,保持一致。学校内各年级的教育要注意承上启下,互相衔接。学校要充分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,将德育工作的内容和要求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德育目标之中;要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,充分体现“德育在行动”,将德育工作细化为贴近学生的具体要求,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;要挖掘地域历史文化传统元素,因地制宜开展校园文化建设,将德育工作融入校园物质文化、精神文化、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;要积极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,将德育工作的要求贯穿于学校管理的每一个细节之中。
  
  学校要建立和完善教育常规制度,形成稳定、持续、常态开展的德育工作体系。每周一次升旗仪式;每学期固定的校会;每学期常规安排的班、团、队会,重大节日、纪念日教育活动,开学、毕业典礼,表彰三好学生、优秀学生活动;周期性的研学旅行,参观主题教育基地,参加社会志愿服务等,均应形成制度,并认真坚持。对各年级学生必读的书籍,必看的影视片,必须学会的歌曲,必须参观的本地区的主题教育基地、人文和自然景观等也要作出规定,积极创造条件并付诸实施。

责任编辑:王艺锜

浏览次数: 次

相关阅读: